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5-30 16:35:01

第8周:第四章 本德宗道章

  四、本章要点
  1、本德宗道章。本德,对应的是求人之志章。宗道,对应的是正道章。唯有本德宗道才能以遂其成功。在上一章讲求人之志,本章接着讲,贤人君子志心笃行之术,要本德宗道,才能没身不殆。志心,以成为贤人君子为志,以立功立事为志。笃行,笃行贤人君子之道以实现自己的志向。术指具体的运智御人御物的道术。
  2、长莫长于博谋。之所以很多人推崇执行力,强迫自己去行动。是因为谋划不当,甚至是没有什么谋划,才导致在行动上阻碍太大,以至于不以强力推动,就寸步难行。在谋划上偷懒,才导致在行动上艰难。如果是谋划做的好,行动如顺水推舟,全程都充满畅快无比,整个过程都充满了愉悦感和成就感,又何须通过痛苦和煎熬的强制执行力,来逼着自己前进呢。
  3、苦莫苦于多愿。上一句说,吉莫吉于知足。如果不知足?人就会欲得,欲得则多愿。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以 私志入公道,多愿多求,必然会使道杂而不纯,进而遭致祸患。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不能恬淡的对待外物,反被外物所役使,心智受其蒙蔽,我们就不能继续的统治和操控它们,而且会反受其制。以为逐物可以胜物,实际上是被物所胜。对于外物,放任自己沉湎其中,穷奢极欲,或者强制自己刻意的拒斥它们,成天发大愿,戒这个断那个的,这样都会造成自伤。自伤则苦。贤人君子的做法,则是居高临下,时刻冷静清醒的洞察万物,这样才能在心智上保持认知上的掌控。其次,心智认知上保持绝对掌控,才能保证,接下来在具体应举措对上,进行绝对掌控。如果连认知都迷惑,应对操控层面上,一定会出现错误。我们所能得到的东西 ,实际上是我们可以统治的范围,而不是我们所去追逐的范围。我们可统治的范围,是我们智力可以筹谋操纵的范围,而不是我们的欲望可以投射的范围。欲望和智力,是负相关的,精于外者必失其内,从而不复能够以内制外。如果能够恬淡和乐的洞悉万物,操控万物,我们可以统治和操控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功名自然而然的会追逐着贤人君子而来。
  4、悲莫悲于精散。越是欲得,却越是失去。越是求胜,却越是被外物所败。这里讲的外物,泛指外界环境中的所有人和物。而且,精神外驰,耗散在外物之上,不停的与外物碰撞,不停的遭遇阻碍。从精神上的自伤,进一步导向精神上的自残。精神痛苦的根源 在哪里呢?在于精神不健康。精神不健康的根源在哪里呢?在于体质上的不健康,也就是精散。体质上的不健康,根源在哪里呢?在于不懂得养神,不懂得养精蓄锐,精神耗散在外物之上。精神外驰,又会导致智力衰弱。智力衰弱则会造成对世界理解力和统治 力的下降,频繁到来的打击挫折和失败,又进一步加重了人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的折磨,长期的焦虑,让人的精神更加的无法平静,无法收回到灵府之中。灵府,也就是心,心是神的房子,所以又被称为灵府。神长期回不了自己的家,一直流浪在外面,这又会加剧人的智力衰退。智力衰退,再次的助长人的失败,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5、病莫病于无常。情志上的悲苦和烦恼,都是一种精神病态的表现,都是一种精神疾病。小孩子就没有烦恼,因为小孩子无忧无虑,不被外物所伤,德全神全,所以他们总是天真烂漫的样子,每天都很快乐。对于智力上不足以通达所要谋立之事的话,就会变得异常艰难。人的身体里的真气,遇到不能畅通的地方,会使劲的去疏通它,这么一使劲,反应在人的身体上,是会感觉到疼痛。同理,人的智力,如果遇到不通畅的地方,也会使劲的去疏通它。这样一使劲,反应在人的情志上,就会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和烦恼。烦恼不是人情志上的一种基质,不是本来就应该有的东西,它是一种病,一种精神疾病。就如同疼痛是人身体上的一种病一样。
  五、心得和故事
  1、苦莫苦于多愿。不知足,人就会多愿。多愿就是向外求,被外物所役使。这样我们将无法统治和操控外物,反受其制。多愿无时无刻不反应在我们的生活中,追求外物,以为能够追求外物,实际却被外物所致。这种体会真是太普遍了,我们就像一个落水的人一样向外拼命的抓取稻草,却什么也抓不到。当我们停下来,屏住呼吸,却发现人的密度比水轻,天然就沉不下去。我们喜欢看手机,总以为会错过宝贝,不曾想却被手机软硬件的设计者牢牢的将你的精神掌控。
  2、悲莫悲于精散。追求外物,精神就时刻耗散在外物之中。一下想这,一下想那。却再也回不了自己的心中。如此耗精费神,其智力必然严重下降,看不清事实。就像瞎子乱抓,被人轻易打倒和役使。
  3、安莫安于忍辱。安定莫过于忍受外在各种不好的刺激。人在不好的刺激下,最容易多愿,进而精散,生病。所以要想安定,只能忍辱。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之为聚焦。把所有的苦、辱受下来,人就能够从苦、辱中解脱,获得安定;否则就会走向反面,多愿、精散、病无常。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5-30 16:51:02

第2月总结

  本月学习的是求人之志章第三和本德宗道章第四。第三章求人之志,是追求成为贤人君子的志向。而要成为贤人君子,其要在于六守。守神、守智、守谋、守任、守应、守功。这一章是讲如何修德。第四章是本德宗道章,是以道为宗,以德为本,这样才能成其仁。仁是德之光,是德自然而然的一种外在表现。总的来说,本月接触到了如何修道有德的具体方法。很重要,素书就像一个老者在谆谆教诲后世子孙,每一句都值得聆听和细细体会,偶有点入人心的一、二句都让人受益无穷,令人深省。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6-4 15:54:56

第9周:第五章 遵义章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9-6-4 16:04 编辑

  一、原文默录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廖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直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怨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馋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二、字词释义
  1、明
   
  2、过
   
  3、言
   
  4、心
   
  5、怒
   
  6、直
   
  7、辱
   
  8、凶
   
  9、官
   
  10、怨
   
  11、昧
   
  12、功
   
  13、贪
   
  三、译文
  以智能聪明在部下面前显示,前途一片昏暗。有过错而不能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被外物所迷而不能返身修德者,必然会感到茫然失措。言出而不当,相互埋怨,一定会导致灾祸。命令与心相违背,必然令出事废。朝令夕改无法一以贯之应事应变,必然走向毁灭。愤怒而没有威信,必然遭致下属逾节犯上。发泄情绪直接对人进行侮辱,必然会有灾难。对下属罚之过当,一定会有危险。怠慢应受尊重的人,一定会遭致不幸。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异志,一定会陷于孤独。亲近小人奸臣,疏远忠贞之臣 ,则公道必亡。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定昏庸无能。女子营私废公,干涉大政,一定会有动乱。以私志设官,必然会浮于公道。以暴力手段来制服群下,便是所谓的侵民之主。名不足以指导实,就会空耗国务民力。
  忽略自己的问题,一味责备他人,无法治理事务。厚己薄人,赏罚失当,贤人君子就会弃他而去。以小过失而抛弃别人的大功劳,必然会造成德威上的双重损失。下属有了离异之心,无法协作,必然会走向沦亡。既然招纳了贤人,却不提供任职的平台,一定会让他疏远自己。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形于颜色,必定使人感到沮丧。承诺多,兑现少,必然招致怨恨。表面欢迎,内心抗拒,一定会导致隔阂和背离。给予人少,却希望得到厚报,一定不会有人报之以功。富贵之后就忘记贫践的群下,一定不会长久。念及别人的旧怨,而放弃给予立新功的机会,一定招致凶险。任用不正之人,一定会导致危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人。因人而择官,必定会导致混乱。失去所倚仗的道,必然会走向衰弱。决策出于不仁不义的人,就会走向危险的境地。秘密的计划泄露出去,一定会失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败。
  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困,鼓唇摇舌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一定会衰落。贿赂随处可见,管理必定十分昏暗。不重视别人的优点长处,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却耿耿于怀,一定会暴虐民众。所任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这样的管理一定很混浊。依靠道德来治理人民,则天下归心,万民拥戴。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百姓将离散而去。小的功劳不奖赏,则不会建立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奖赏不能服人,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乱。赏及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就是残酷暴虐。听到谗言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会走向灭亡。拥有自己应该有的那部分,这样才会安定;贪求别人所有的,就会残国亡家。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6-17 15:49:44

第10周:第五章 遵义章

  四、本章要点
  1、以明示下者暗。对于君主来说,他需要做五件事:明道,正德,选贤任能,决策指挥,赏善罚恶。君主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懂 ,躺着什么都不干,其他的贤人君子们,就心甘情愿的来给自己效劳。能明道,正德,还得知道什么样的人是贤才,知道他胜任什 么事,知道怎么使用他们,能掌舵,能以赏善罚恶的制度来使组织始终保持正向运行,这是需要超级卓越的心智才能做到的。所以 适合做领袖的人,是极其稀少的。表面上看似无为,实际上是劳心而不劳力而已。很多人一看书上讲无为,就往自己身上套,觉得 做傻瓜懒汉就能让自己生活变的更好,这是读书读得太浅。对于臣下来说,他也需要做五件事:择明主而事,忠君之事,守职不废 ,奋发有为,务善进取。可见,对于臣下来说,奋发有为,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君无为,臣有为,君臣分任,上下一体,才能在 整体上,做到无不为。天下才能无所不治,功业才能无所不成。君主务道务心务虚务静务无为,故能道明。臣下务能务力务实务动 务有为。如果君主做了本该臣下做的事,则会君道不明,故曰,以明示下者暗。
  2、有过不知者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呢?明主应该知道畏民,因为集体的力量,才是组织力量的根源。畏民,即为畏本。 畏本,才能忧患谨慎的领导集体,生怕做出害民伤本之举,这样才能固本。如果有过,要反身修德修正不好的地方。如果有好的结 果,功劳要归之于民。把好的结果,归之于民,老百姓就会很高兴。把不好的结果,归之于己,自己就会更加谨慎的省察领导过程 中,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才能让自己的领导能力,更加的完美。谁都喜欢被人夸,君主喜欢表扬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喜欢他,拥 戴他。这样就可以得民。时刻自我反省,修德进业,则可以得身。行不离本,谓之得民;身不离道,谓之得身。这样一来,一个组 织的管理,才能可持续的维持上下交正的局面。反之,如果有了好的结果,就据为己有,把不好的结果,都推脱给老百姓,这样就 会得罪老百姓。另一方面,则会让自己丧失清醒的意思,变的自骄。罪民则失民,自骄则失身。失民,相当于是让组织失去了健康 的动力系统,失身则是让领导者失去了修身反德的能力,从而让组织在心智系统上出现问题。这样上下两不治,最后的结果就是组 织崩溃。
  3、怒而无威者犯。上一句经文,讲到了人主失道,后令缪前,导致国家昏乱。令是衔接一个组织心智系统,和动力系统两部分的纽 带和血液。如果心智系统紊乱,那么君主发出的号令,也会紊乱,进而造成动力系统,在操作执行层面上的紊乱。人主的威信,是 靠一次次决策英明,领导有方之上的。如果一个组织,屡屡的遭到失败,下面的员工,肯定会怀疑领导的能力。这样领导的威信, 就慢慢的瓦解掉了。就好比一支军队打仗一样,如果一个队伍一直打胜仗,将士们肯定对主帅非常的崇拜。如果一支军队一直打败 仗,主帅根本毫无威信可言。他的号令,以后也不会有人会认真的执行。号令不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在于上失其位,下逾其节 ,上下失和,令乃不行。令行不通,怎么办呢?着急,愤怒,对着属下发脾气,认为一切都是属下的问题。属下本来就已经不再尊 重他的这位领导,领导这么一发脾气,企图靠暴力来维系已经破产的威权,再强行推行号令。这时候,属下们,就会更加的逾节犯 上,来反抗暴力。
  4、女谒公行者乱。古人喜欢说红颜祸水,并进一步把女人污名化,认为女人本身就不好。实际上这是对男女差别男女分工缺乏常识 。男人是一股强阳之气,主升扬扩张,所以天然的适合职任超越自己一家之上的公道公事。而女人是一股阴柔之气,主沉静收敛, 天然的适合职守专心于一家之内的家政家事。男人喜欢把自己的本事往外使,女人的本事,则是喜欢把外面的东西往自己家里面收 拾。正是由于阴阳二气的根本差异,乾坤二道自然不同。男人持国,女人持家,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天性使然。无内则外不可久 ,无家则国不足以立。可见男人女人,没有谁好谁不好的说法,只是分工不同,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喜欢一旦遇到什么事,就 说男人这个性别本身不好,或者一旦遇到什么事,就归罪于是女人这个性别本身不好。这显然是思想懒惰,对男女之别男女之分缺 乏深度理解所导致的短浅认识。女谒公行者乱,是说女人干政,按照惯性,她们容易把国家大事,当成自己小家庭的小事来治理和 处理。事事以自己的小家庭当成中心,而忽略天下的其他家庭。所以古人把很多男人不顾公道,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的营私而 废公的行为,称之为奸。奸是什么呢?指男人干女人干的事。这不是说女人不好,而是说,女人干女人应该干的事,把家庭操持好 。男人应该干男人干的事,奉公守职。如果女人干男人干的事,则被人称为巾帼英雄,因为这样的女人,超越了自己一个小家庭的 局限,而能为国为民谋福利,人们同样赞颂这样的女性贤人。可见,问题的核心不是性别,而是公私二道。如果男人营私废公,会 被人称为奸人。女人干政,营私废公,被人称为祸水。相反,如果男人奉公守职,会被人称为贤良。女人奉公守职,同样也会被人 称颂。
  5、名不胜实者耗。名是怎么来的呢?来自于实。如果名脱离了实,就不具备纲领性和指导性,名不足以指导实,便是名不胜实。名 不胜实,就会以名伤实。以名伤实则乱,乱则空耗国力民力。如果执行上出了问题,管理者不修名,只督实,认为自己的战略没问 题,名法设计和制定没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执行者的问题。拒绝反思和督查组织心智系统的问题,而只盯着动力系统找问题。这 样是不可能找到问题的症结的。所以说,略己而责人者不治。在复盘,稽核,检查组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正确的做法,应 该是先察名之失,再察实之失。这样才能做到循名责实,使理论和制度更好的指导现实工作。
  6、贵而忘践者不久。人主吝啬寡恩,贵而忘贱,无异于是自毁根基。所以说,贵而忘贱者不久。很多管理者认为,自己现在功成名 就,大富大贵,于是开始自满自骄,忘记了自己的富贵和功名,都是自己的员工们打拼出来的。如果待员工太薄,自己毁掉了自己 的根基,他之前拥有的一切,有一天也会同样再失去。
  7、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在管理的过程中,人总是难免会出现一些无心之失,无心之过。因为一辈子都不犯错的人,是找不到的 。领导者懂得赦免一些非原则性的非主观意愿的小过失,并教导其改正,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对下属的提高和进步是很有帮助的 。类似于做习题中,通过对错题的反复练习,反而会印象更深,学习效率更高。不懂这个道理的管理者,则是反反复复的吹毛求疵 ,一直揪住别人之前的小错误不放。这样就会造成积怨,导致上下关系破裂。大怨生,则本来能立大功的就会放弃立大功。本来能 立小功的,他会放弃立小功。本来不想偷懒的,他现在就想偷懒了,本来不想搞破坏的,他突然就想搞些破坏。很多家长教育孩子 也是这样,明明孩子已经知道错了,也改正了错误。家长依然还是把几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拿出来说事,来说明孩子这也不好 ,那也不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整天这么哇啦哇啦的一番教育下来,孩子就会极其的愤怒,从而对家长产生了很大的怨恨。这 里的赦免小过小怨,不要和赦免罪恶混为一谈。罪是不可以轻易赦免的,因为轻易的赦免犯罪,无异于是在破坏法制,鼓励犯罪。 我们这里讲的赦免,只是赦免无心之过,无心之失。好比说,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这个是可以原谅的,而如果孩子故意杀了 一个人,这个则是不能赦免,不能原谅的。
  五、心得和故事
  1、以明示下者暗。在工作中经常能够遇到这样的领导,把自己的精明展示给别人看,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通常这种情况下,多数人都会保持沉默,少有人会主动搭话的。这似乎说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秤,对卖弄自己的人知道对方的真实目的,是想求得外人的好评和赞同,而不会去照亮别人。另外一种情况,有的人不直接卖弄自己,而是描述自己做了什么样的事实,往往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共鸣。所以以明示下者暗,是领导者在寻求自己私心的满足,这个时候他不可能照顾到别人,因此无论他说得多么有道理,基本是很难让人认同的。而以明照下,他是没有私心的,他温暖照亮着别人,每个人能够感受到他的观照和基于事实的观点,因此让人信服。
  2、有过不知者蔽。有过错而不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里其实都反应了对自身行为觉察的重要性,人的行为多由潜意识决定,一般情况下很难以觉察,因而即使犯下了过错也不自知。并且当一个人由情绪主导的时候,无法认清当前的形势,也不可能承认自己有过错。被外物所蒙蔽是必然的。因此觉知很重要,知到真切笃实和究竟,才有真正自发的行动而不会被蒙蔽。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6-27 17:05:42

第11周:第六章 安礼章

  一、原文抄录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辱。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毙。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见已失者慎将失,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 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家、 理国,可也。
  二、字词释义
  1、怨
   
  2、善
   
  3、恶
   
  4、富
   
  5、枉
   
  6、曲
   
  7、危
   
  8、覆
   
  9、慎
   
  10、畏
   
  11、钟
   
  12、党
   
  13、同
   
  14、规
   
  15、理
   
  三、译文
  积怨在于不能舍弃别人小的过失,祸患在于不预先做好谋划安排。福庆在于积善行德,灾祸在于多行不义。轻视农业、荒废纺织, 必然走向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安定在于因任设官,人尽其职;危险在于臣下废职失事。富足在于与天地同力、时来运转,贫穷在 于不得天时。上位者反复无常,言行不一,下属必多猜疑之心。对上位者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没有人亲近 。直接领导的重臣都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对自己选的人不相信,必定不会放手让下面的人做事;对自己选的人非 常相信,必定不会怀疑他人的办事能力。品行不正的人没有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没有公正刚直的下属。衰亡叛道的国家,没有 真正的贤人辅佐;陷入混乱的政治,没有善于理政的士人。爱护百姓深厚的君主,必定急于求得贤才;乐于得到贤人的君主,百姓 的生活必定兴旺丰厚。国家将要强大起来,贤士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将败亡,贤者先行隐蔽。
  土地贫瘠,大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大兽不居。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 过满,则会漫溢出来。丢弃美玉一样的贤才,捡回石头一般的庸才,这样的人主眼光如盲;人主质地像羊一样弱小,表面却像老虎 一样不可一世,只能功败事废,自取其辱。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必定会颠倒。房屋梁柱软弱,屋 子就会倒塌;辅佐人主的人才力不足,国家就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怨恨,国家受伤。大山将要崩塌,下面的土基先 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穷困潦倒,国家残破不堪。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条轨道的车 ,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施行相同的政事,也会灭亡。见到已经失政,就要谨慎施政,不可以再失政;预见到险恶的人事,应事 先回避。害怕危乱,就会吸取经验和教训,常能得到安定;害怕灭亡,同样会吸取经验和教训,常能长存永固。
  人的所作所为,符合天道则吉,不符合天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福报都会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善 于顺应天道合其理者不会有凶恶的事发生,不能深谋远虑的人忧患旋即而至。
  君臣上下,志同道合,相得宜彰;贤人君子,怀着慈惠测隐之心,时时心忧天下。奸恶之人,基于共同的奸恶和利益,结党营私; 因为爱民之深,明君贤士互相渴求;喜欢进馋的奸佞,他们之间会互相妒忌;智力相当的人可以在一起谋事;以同样的东西而贵的 人,他们就会互相伤害;靠同样的东西谋利,形成纯粹的竞争关系,就会互相忌妒;同样品行和气味的人会相互聚集亲近;物以类 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的人才能长久聚集在一起共事;贤人君子以义相合,才能面对共同的困难相互帮助,因为共同的道而相互 成就。使同样技艺的人居住在一起,他们就会互相学习,互相提高自己的技巧。
  这些是自然象数推演之所得,人君施政,不可以违背正理。自己不注重修德,而想去教化百姓,一定会遭遇叛逆。时时返身修德, 以道正己,教化百姓,莫不顺服。百姓叛逆则难以服从,百姓顺从则易于推进。百姓难以服从,则容易生乱;百姓易于推进,则容 易理政。掌握了顺逆取予之道,就可以管理好自己,管理好家庭,甚至管理好国家。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7-5 12:40:29

第12周:第六章 安礼章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9-7-8 15:56 编辑

  四、本章要点
  1、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近臣,指人君直接领导的朝廷重臣,比如三省六部。远臣,指通过朝廷的中央机关,来间接领导的地方官 员。近臣不重,是说人君连自己直接领导的官员,都不能重用。那对于整个组织体系的其他官员来说,他们会觉得如果连那些高级 官员都不受重用,自己肯定也会怀才不遇。如果大家都这么想的话,他们有力也不会使出来。
  2、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轨这里是指法则和法度。如果历史上其他的国君这样治国,已经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国君选 择这种亡国之法治国,也一定会导致亡国。事是指施政理政的政事。如果历史上其他的一些国君这样施政理政,导致了亡国。国君 效仿他这样施政行政,也一定会让国家灭亡。
  3、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国君害怕天下危乱,才会反身修德,励精图治,想方设法任用治世良臣,寻求治国良策,于是就不会出现 危乱,天下就会安定。国君害怕国家灭亡,才会吸取历史上的失败亡国的教训和经验,谨慎小心的规避前人所犯下的错误,这样才 能避免重蹈覆辙,社稷才能长存永固。
  4、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整个国家的资源和人民,都以公道公法,组织了起来,它就像一架可以自行运转的强国富民 的机器一样,开始运转起来。人君是这座机器的心脏和灵魂,这座机器的运行,关键的关键,取决于君主。对于君主来说,切不可 释法废公,以行私道。否则,君主行释公法行私法,又以公法教化百姓,则百姓就会逆而不从,进一步,人人都争相废公行私,人 人各营其私,国家陷入无组织无秩序状态,那么这座设计精密的机器,就会毁于一旦。国家也会随之毁于一旦。如果君主能够时时 反身修德,以道正己,以身作则的维护公道和公法,百姓也都会效仿君主,共同维护公道和公法。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这座机器的运行就会十分的良好,而且他们会不停的自我优化,国家经济就会持续增长,变的越来越强大,人民的财富,也会持 续增长,所有的人,都会变得越来越富裕。国家为人民服务,人民的生活过的好了,这样百姓自然就会顺从国家的统治。
  五、心得和故事
  1、近臣不重,远臣轻之。在生活中,单位中有很多这样的人。有些领导他永远不重视周围的人,动则斥之辱之,而对外面的人总是 谦逊有礼。虽然这里有人熟的成分,但是这样会造成严重的恶果,跟前的人不愿意与这个领导接近,因为越接近越容易挨骂,而远 处的人则看热闹,因为事情找不到他们的头上,他们的利益不会有什么损失,反而会藐视近臣。这样近臣没有什么威望,远臣也不会对领导有多尊重,始终会保持距离,因为距离一近就成了近臣。这不是一个有效的制序,素书在二千多年前已经说得很清楚,给后人警示,但后来的人又有多少人看这种警示呢?
  2、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教人?或者教小孩?对自己放纵,而想去教小孩,可能么?这好像真的不可能。我歪歪斜斜地躺在沙发上,然后一本正经地教育小孩要注重仪表,要努力学习。这有说服力么?自己都觉得心虚。当自己能做到像孔子一样温良恭俭让,自己稳稳当当,孩子自然教化顺从。打铁还得自身硬。
  六、本月总结
  近三个月的素书阅读结束了。总体来看,素书把道理说得很明白,每一章的逻辑关系很清楚。只是越看到后面,却越感到惭愧。很多东西没做到,愧对老祖宗的教诲。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经常会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但诚如老祖宗所说,“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自己做得不好,如何能够直面孩子的教育?要想正道,首先得正己,立志成为贤人君子。要想成为贤人君子,第一条就是绝嗜禁欲。除了立志成为贤人君子,还得本德宗道,有仁心。自己做好了,具体在组织中办事,还得立法行令,赏善罚恶,让人各得其所宜。最后不仅在法令的层面上形成秩序,更要能以人伦秩序的形式,把组织的秩序永久地保持下去。感觉自己每一条都没有做到,能力不足,心中有愧。当然有了方向和方法,有了对经典的信,对祖宗的信,即便筚路蓝缕,也得慢慢走下去。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7-5 13:14:35

全篇梳理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9-7-5 13:55 编辑

  1、标题:素,素是指有形有质的万物,最原初的状态,最本始,最精真的状态。
  2、第一章 原始章:治国之本在于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道,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人之所得,蹈道后所得;仁,人之所亲,德之光;义:人之所宜,赏善罚恶;礼:人之所履,人伦之序。
  3、第二章 正道章:对应的是道。仁人君子怎样建功立业,成道传道。原始章有了理,接下来怎么做。成为贤人君子的三个品类:俊、豪、杰。
  4、第三章 求人之志章:对应的是德。求人之志,求成为贤人君子之志。本章讲具体怎么做,才能成为贤人君子。若要以成为贤人君子为志,其要在于六守:守神、守智、守谋、守任、守应、守功。
  5、第四章 本德宗道章:对应的是仁。在上一章讲求人之志,本章接着讲,除了要是一个志士之外,更需要有一颗仁心。养智、养神。
  6、第五章 遵义章:对应的是义。有了仁心后,接下来的问题,则是在于事务操作的具体管理。本章从正反两方面,讲了义与法两个层面的事,义与法,在于能够让人各得其所宜,人君如何建立组织,怎样管理组织,怎样立法行令,怎样通过奖善罚恶,来规范和激励组织,从而领导臣民一起,来立功立事。
  7、第六章 安礼章:对应的是礼。安礼章进一步具体的讲,一个组织,怎么形成自己的伦理秩序,让组织不仅在法令的层面上形成秩序,更要能以人伦秩序的形式,把组织的秩序,可持续的永久保持下去。

xiaomeng160824 发表于 2019-7-5 21:21:56

这个图好!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7-8 10:47:47

优秀学员推荐:兰兰,李靓,空气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黑雪无痕的《素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