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4-1 14:51:55

黑雪无痕的《素书》读书笔记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9-4-18 16:53 编辑

第1周:第1章 原始章
  一、原文抄录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二、字词释义
  1、道
   
  2、德
   
  3、仁
   
  4、义
   
  5、礼
   
  6、体
   
  7、所
   
  8、由
   
  9、得
   
  10、欲
   
  11、亲
   
  12、宜
   
  13、履
   
  14、本
   
  15、一
   
  16、机
   
  17、极
   
  三、译文
  在上古时期,天人两道相通,道德仁义礼五者,相合为一体。
  道,是人所遵循归依的母体,使万物循于自然之道,安于自然之道却对道用而不知。
  德,是人体道后所获得,使万物各得其所生、所长、所成之自然之欲。
  仁,仁是德之光,是德自然而然的一种外在表现。德者必慈,慈者必仁,仁者必亲。圣人慈祥关爱万物,保证他们生生不息,健康 成长。
  义,是人适宜去做的正当性事情。通过赏善罚恶,维护正义,从而建功立业。
  礼,就是圣人制定的一套伦理法规。人们坚持不懈地按照伦理法规学习和践行,终将形成人伦之序。
  此五者并行不悖,是事天治人的根本,缺一不可。
  可以辅佐君王、统治天下的人,能看清国家兴盛、衰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命数,洞察治理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所以,这样的人可以做到笃守大道,不苟安,不妄为,顺应天时,等待可以借天地人之力的好时机。
  若时机到来而采取行动,便可以尽其辅国安民的人臣之责,成就绝代伟大的功绩。如果所遇非时,便终身隐世传道。所以这样的贤 人君子,只要道行高深,明可以通道,进可以成道,退可以传道。德行荫蔽子孙后代,川流不息,祭祀不辍。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4-18 11:27:51

第2周:第1章 原始章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9-4-19 15:57 编辑

  四、本章要点
  1、这本书以《素书》为名,素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宇宙的起源,道生天地万物说起。道是如何造化出来天地万物的呢?《列子》中阐述地比较详尽而具体。“昔者圣人以阴阳因统天地。夫有形者生於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质具,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列子·天瑞》由此可见,素是指有形有质万物,最原初的状态,最本始,最精真的状态。老子所说见素抱朴之素,内经《 素问》书名中的素,和《素书》书名中的素,皆为同义。它们阐述的,也都是最根本的未被人为所支离的大道至理。素经的第一章原始章是本书的总纲和主旨。原始章为体,后面五章为用。把这一章学习清楚,才知道后面的几章应该怎么理解和运用。
  2、夫道、德、仁、义、理五者,一体也。仁义是什么,爱人而已。说道家反仁义,而实际上道家更爱人。老子说,圣人无弃人,无弃物,哪怕是坏了的人和物,都要用天道把他们救回来。这是对人无以复加的爱。说儒家反自然之教,而实际上,儒家甚至更敬天。批评庄子天道思想的荀子,更是对天道无上推崇。可见,天人两道本为一体,道儒两家,本为一道。只是后来天人两分,分而不能合,以至于人们言道家的天道思想,便以道德支离之,而否定人道。言儒家的人道思想,便以仁义礼支离之,而否定自然之教。 在《素书》中,不仅天人两道,也就是道儒两家并行不悖,法家兵家也一起并举共用,并行不悖。在书中,道儒法兵四家,贯穿始终。所谓一体,是说道德仁义礼,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平定天下,治国安民。同时也是说,一个人要能出将入相,掌握经天纬地之道,他也一定得全面掌握道德仁义礼五个层面的道术。
  3、在我们的文化和思想里,道是宇宙的第一因。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加上被人所统御的天下万物,从道到物,一共可以分为五个层级。第一层是道,第二层是天,第三层是地,第四层是人,第五层是物。这五层的宇宙系统,人若处于更低的层级,他的心智边界,便是这一层级的系统内壁,而看不到更高的层级,因为更高的层级会对他遮蔽。如果人处在更高的层级,看更低的层级,无论更低层级的系统内部多么复杂,站在外部看,它只是更高层级更大系统里面的一个很小的子系统。
  4、箱子的比喻。一个人如果被装在密闭箱子里,一方面看不到箱子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他无法身居箱子之内,把整个箱子提起来,更无法操控这个箱子。因为这个箱子的外壁,对他来说,就是他宇宙观的最大尺度和边界,他所能影响和操控的一切,也只能局限于箱子内部的事物。这个箱子对于这个人来说,便是心智桎梏。所谓桎梏,是指心智蒙蔽。
  5、韬略的本质是什么呢?第一便是解蔽,跳到更高层级,站在外部看问题,寻找更高的认知体系。把要认知的对象,装入自己的心里,而不是钻进认知对象的内部寻找答案,这样永远都不会找到答案。因为任何系统,从内部看,都是无穷复杂的,即便是最低级的系统,从内部看都是无穷复杂的。这是韬的学问。跳出更低层级,跃升到更高层级,从外部和整体,对更低层级的事物,进行一览无余的洞察,并对它们进行迎刃而解般的操控和改变。这是韬略之术的通用法则,和普遍原理。我们现在所有的认知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科学,不是跳出更低层级,寻求在更高层级认知和操控改变更低层级的事物。而是把自己关进箱子里面,再打开一个更小的箱子,然后再从更小的箱子里,打开一个比更小还小的箱子。这种认知心智,是逐次降级的,人的认知,也越来越流散零碎。所以,虽然现在的知识越来越多,人活的却越来越糊涂。更有甚者,言必称数据。数据是比物更低的一个层级。是把物分解开,非但没有解除物蔽,还再次沦入更低层级的数蔽。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数数然的那种人。古人讲的阴阳术数,并不是从物的层次降低到更低的层次。而是以天地阴阳的更高层级,掌握物的产生和变化之理。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数。第二,跳到外部之后,才能对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进行简略化处理。才能站在外部操控更低层级的系统。比如,跳到笼子之外来操控笼子,就会发现,它只是一个笼子而已,要提起它,是一件非常简单和容易的事。这是略的学问。
  6、对于超凡入圣这件事来说,需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能解除物蔽,方能治物。第二个阶段,能解除人蔽,方能治人。第 三个阶段,能解除地蔽,才能治世。第四个阶段,从知天地,到外天地。能解除天蔽,人与大道相通,才能提挈天地。第五个阶段,与大道相通之后,离形去知,进而与道混冥为一体。这是最高的一个层级。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谋略,多是具体的一事一谋,只是术的技能。这只是一种急智应变,或者是小聪明,或者是熟能生巧的术。而不是从普遍法则和通用原理出发,从更高层级出发,解决更低层级的问题,对任何事都能游刃有余,应之无穷。后者才是真正的韬略之道。
  7、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道如果是母亲的话,那么万物相当于是母亲肚子里的孩子。而德则相当于是母亲的子宫。道和德的关系,是德通过一根脐带,连接作为母体的道,和作为孩子的万物,把母体的营养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孩子。德处于孕育万物却未分娩前的状态。一旦万物分娩出来,接下来便是物形之。物能成什么样的形,取决于孕育了它的德。物生出来之后,它依然时时刻刻,都要受到德的塑造。他任何一个阶段的形的变化,都是他之前所积之德塑造出来的。这样一类比,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万物是道的孩子,子宫是胎儿的房子,所以德对于万物来说,是府万物,舍万物,蓄万物。就如同子宫孕育孩子那样。是德本身在养孩子吗?是脐带在养孩子吗?都不是。归根到底,还是母体在孕育和养育孩子。所以现在人喜欢脱离道而讲德,这是很滑稽的事。没有道,怎么可能会有德呢。就好比说,没有母亲,怎么可能会凭空出现一个子宫,子宫还能自己生娃娃呢。德者,人之所得。得的是什么呢?这里是说,圣人先有道,继而才能有德。有德,得到的是一种辅佐大道,孕育万物,蓄养万物的天德。自生自长自成,万物受德之所蓄,故得其自然之欲。
  8、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何谓人之本?指事天治人之道的大宗大本。这个本是什么呢,便是道德仁义礼。如果道德仁义礼,五者不能并行不悖,该用这个的,用那个。该用那个的,却不懂得怎么用。这都无法管理好天下。安能守,危能止,乱能治,这才是圣人之道。如何守安,用道。如何止危,用儒。如何治乱,用法。故曰,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道儒法三家一体。
  9、对道德仁义礼的理解,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道可以统御万物,人也可以统御万物。道可以塑造万物,人也可以塑造万物。所以老子讲,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第二点,并不是人本身,具备可以统御万物的能力。而是人合道而行,道把这种力量,假借给了人,人才能具备经天纬地的能力。能通道者,德必载之。才能道德仁义礼,五者兼备于一身。合道是因,道德仁义礼是果。第三点,人对万物的统御,对世界的塑造,是通过对人的教化、组织和管理来实现的。先改变人,再通过更多的人,来对万物进 行重新塑造,使它们恢复成最完好的常然和自然秩序。
  五、心得和故事
  1、韬略和计谋。为什么人类如此多智,却始终走不出自己的桎梏?抑郁、强迫、焦虑,多少人困于其中,无法解脱,要解脱只能以死了断。我们擅长计谋,而缺乏韬略。擅长计谋,就只能在箱子里打转、算计,而永远跳不出箱体。如果是比箱体更小的箱子出了问题,计谋是可以解决一些事情的,他是我们平常口中所说的聪明人。但如果箱体有问题,单靠计谋,可能你算得越多,烦恼越多,直至精疲力竭,心灰意冷。因为你擅用的方式不可能解决箱体的问题。要想解决怎么办?韬略。韬略是让我们跳出箱体看问题。韬是跳到更高的层级,站在外部看问题,把要认知的对象整个装入自己的心里。略是跳到外部之后,对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进行简略化处理。从更高层级出发,解决更低层级的问题,对任何事都能游刃有余,应之无穷。这才是真正的韬略之道。心理学的聚焦心理技术与此类似。学习韬略之法,就给了我们一种提示。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换种应对方式?我们不往箱里钻牛角尖,我们把整个引起问题的对象放到自己的心里。慢慢地磨,慢慢地解,尝试操控箱体,也许就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
  2、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我们时常会分裂地看待事物,喜欢道家的人反对仁义礼,喜欢儒家的人反对道德自然之教,喜欢法家和兵家的人觉得道儒都是空谈误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其实不然。他们原本是一家,道儒兵法统一在道德仁义礼五者之中,它们一脉相承。守安用道,止危用儒,治乱用法和兵。明白了这点,可以打开我们的思维局限。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扩充我们的视野,从而提高我们的心理层次和韬略水平。

暖心 发表于 2019-4-19 20:51:38

肖老师用心了!:handshake

sxwxzho 发表于 2019-4-20 20:20:43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4-18 11:27
  四、本章要点
  1、这本书以《素书》为名,素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宇宙的起源,道生天地万物说起。 ...

老师的心得和体会学习了,有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借用了:handshake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4-26 16:59:24

第3周:第2章 正道章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9-4-26 17:05 编辑

  一、原文抄录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二、字词释义
  1、德
   
  2、足
   
  3、以
   
  4、信
   
  5、义
   
  6、才
   
  7、明
   
  8、俊
   
  9、行
   
  10、智
   
  11、廉
   
  12、豪
   
  13、茍
  茍,ji,从羊从口。口藏于羊(真善美)内,慎言也。茍字为“自我告诫、自我反省”之义;今也有说法认为“茍”是“敬”字的初文。茍(ji)、苟(gou)是两个读音、字义、篆体均不相同的字,“茍”字的上半部分也并非草字头“艹”,而是类似于羊角的 “卝”。基本字义和急、亟同源,赶快的意思。茍日新,曰日新,又日新。释义:自急救。
  14、杰
  杰,jié。从人从桀。才智出众的人。
  (1) 形声。从人,桀( jié)声。杰为杰的俗字。本义:才智出众的人。
  (2) 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白虎通圣人引辨名记》
  命太尉赞杰俊。——《礼记·月令》
  基本字义:1、才能出众的人:俊~。英雄豪~;2、特异的,超过一般的:~作。~出人才。佳~。
  三、译文
  德积深厚足以能够泽被天下。德真而有信足以为天下统一纷乱的思想。义通过赏善罚恶恢复太平秩序,足以让人们前来归附。才能足以通晓历史上的盛衰兴替之道,借鉴先圣之法。通彻明晓古今,足以俯瞰和洞察当前的世纪。这样的贤人便是人中之俊士。
  行为足以为社会提供规矩和准则。智力足以排除故障,解决问题。诚而有信可以遵守规章和约法。廉洁不贪可以分财货于众人。这样的贤人便是人中之豪士。
  胜任本职工作而不荒废。处于适宜的位置,本末皆守,而不失其根本。见到错误和问题,并不急于免除自身责任,而是敢于担当。见到名利,也并不急于得到,而是处其义而利自归。这样的贤人便是人中之杰。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4-30 18:07:51

第4周:第2章 正道章

  四、本章要点
  1、德具体是什么?德无法具体的说它是什么,因为德不形。我们可以通过用生活中的例子加以类比。德是道用来生养万物的一座房 子,万物如果失道,则会离德。离德就会被从这座房子里面赶出去。被赶出这座房子之后,道不载,德不府,就如同失去根的树, 如同被剪断脐带的胎儿,被道弃养后,这样的人就会枯萎,就会生病。也就是庄子说的,被天所刑,被天所戮。人们对道德通常有 种误解,认为道无所不包,德无所不容。即便是伤天害理的妖妄异端也要包容。实际上,是看书不仔细,才产生的误解。老子在道 德经中说,今舍慈且勇,死矣。老子还说,强梁者不得其死。这些都是说,人失道离德,道就会停止衣养他。他最后就会不得其死 。可见,道德对人既能生,也能杀。既能资,也能刑。侧重道的生与资之功,强调讲仁慈,这是儒家。侧重道的刑杀之功,这是法 家。儒之仁,法之刑,只是道的两个侧面。原本他们是一体而不分的。只指其一不知其二,或者只用其一不用其二,这都是不行的 。就好比一张纸,我们不能只让它存在一面,不存在另一面。
  2、道何时生益万物,何时刑杀万物呢?靠德的作用。有德者,道生之资之。无德者,道杀之刑之。因此,福在于积德,祸在于悖德 。何以积德?老子说,就是要修炼合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德越积越厚,则所能蓄养之功,就会越来越博大。一开始以德养身,继续进阶一步,德更加深厚,就可 以蓄养一个家庭。接着是一个乡,再接着是一个国和整个天下。就像造房子一样,一开始是一个小房子,只能自己住。后来是一个 大房子,可以让自己的配偶和子孙都住在里面。自己有了房子,然后是让所有的人都能有房子住,这是德被天下。对于更大的天地 ,谁给天地盖房子住呢?老子说,道给天地盖房子居住,能容得下天地的这个至深至远的德,老子说它叫玄德。
  3、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德足以怀远,是说贤人君子,其德要能泽被天下,才能称得上是德足以怀远。更深入一步,信足以一 异,要能为天下统一道德。所谓的圣贤不明,是说德不足以怀远。所谓的道德不一,是说,没有足够的贤能,来统一天下的道德, 是以信不足以一异。一,统一之意。异,各种纷乱的一家之言,非大道之论,只是道的碎片,或者是不道的异端妖妄之说。
  4、才上以鉴古。老子孔子庄子屈原孟子荀子这些人,为什么都一定要追溯到上古之道,来为其当前的社会,寻找治国之道的依准呢 ?难道后来的人,就不能重新发明一套完全不一样的新道术吗?首先,任何事物,都是从完好的状态,逐渐变旧,走向衰败和病亡 。人生下来是健康的,随着他的年纪增大,他生病了。对于一个生病的人来说,他之前健康的状态,就意味着是一种相对而言,古 老的阶段。如果按照现在的人一些观念,人生病是不应该治的,因为病是人的发展,而康复则是人的复古。复古是对发展的否定, 所以复古是错误的。认同这种作为垃圾智力活动的发展史观,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疾病,对精神病人,不可以言道。其次,道是亘古 不变的,制度礼仪根据时代和习俗不断改变。久而久之,人们拘泥于法与礼,而忘记了道,以至于当时代和习俗再次发生改变时, 旧的制度和礼仪崩溃后,负责治国的贤人们,他们就失去了应物通权的心智,无法通过革新,救治亡道之世。于是被新时代所击败 。要能在新的时代和习俗面前,找到应对之道,为新的时代制定新的制度和礼仪,必须要复归于道,才能重新居高临下的解决当前 更低层级的问题。
  五、心得和故事
  1、失道离德。在道积德,道就会衣养他,上天有好生之德。失道离德,道无法对它进行豢养,断其供给,天杀天刑。这就是道的一体两面。在道积德,人就会舒服,就能居住在德这座房子里。能量营养,源源不绝,并能扩而大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福泽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周围更多的人。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除了本能的反抗以外,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看看自己 是否在道?我们是不是已经被赶出了德这座提供蓄养的房子?精神流浪在外,无家可归。天杀天刑,虽然让我们痛苦,但也是在提示我们回归,不能太任性了,你已经跑得太远了,找不到方向了。我们不能够陷在思维的泥沼里,跟外面的人和物作拼死的对抗和纠缠,伤人害己。学会在道,回归德这座提供营养的房子,泽被自己、周围的人和后世子孙,这实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2、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德足以怀远,上面已经讲过,就是贤人要不断积德,有泽被天下之能。只有这样,德真而有信,才能一统天下的道德。百家争鸣,现在想想真的不是思想界的一大盛世。恰恰相反,它反映的是道裂为百,各自为政的一种纷乱的现象。道只有一个,德也只有一个。为什么一百家说出来的道德却不一样呢?还互相谁也不能说服谁,谁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正是因为缺乏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这样的圣人,当然也是社会道德每况愈下的体现,难以回天。现在也是,所谓的伪国学层出不穷,乱像纷呈;所谓的心理学界个个专家模样,说起来头头是道,干的却是害人的勾当。时代呼唤这样的贤人,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一个不够,就两个,三个……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正的力量和人群不断累积,德之力量足以怀远,信便 可以一统异端的思想。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5-4 09:50:58

本月总结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9-5-4 09:58 编辑

    这一个月下来,慢慢开始有了点感觉。在道积德,在道才能积德,德是道用来生养万物的一座房子。如果能够时时明了一己之身,住的就是一己之身的房子;如果不只能明白一己,还能明了一家,那么住的就是家一样大的房子。以此类推,圣人是可以居住在天下之大的房子。积德的前提是在道,这个最关键,没有这个,根本谈不上之后的德、仁、义、礼。(在道,才能住进德这个生养万物的房子;住进了房子有德,才能放亲仁之光;有了亲仁,才能做正确的事;会做正确的事,必然外在有所规矩,遵循礼仪而不乱来)放假期间,晚上走路的时候,我认真体会了一下走在道路上的感觉,那种踩在大地上,一步一个脚印的感觉,大地对我的支撑无处、无时不在。人法地,没有错,人就应该效法大地。大地的姿态就是在道的姿态,而百分之九十几的情况,我不是这种姿态,我只是一个空洞幻化的人形向外索取和填补。我是一个待填补的空洞,这是我的姿态——不在道。不在道,焉能积德?德之不积,人何以堪?谨以此文勉励自己时刻注意调整姿态。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5-9 16:02:13

第5周:第三章 求人之志章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9-5-14 16:16 编辑

  第三章 求人之志章
  一、原文默录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馋,所以止乱。
  通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二、字词释义
  1、嗜
   
  2、欲
   
  3、非
   
  4、恶
   
  5、贬
   
  6、穷
   
  7、仁
   
  8、扶
   
  9、恕
   
  10、殚
  殚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dān,形声。从歹,从单,单亦声。“歹”指“割肉裂骨”,“单”意为“大力”。“歹”与“单”联合 起来表示“用力到极致”。本义:(气力)用尽、竭尽。
  11、度
   
  12、揆
  揆是一个汉字,读作kuí,本意是指测量方位;也指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该文字在《说文》和《 尚书序》等文献均有记载。揆,度也。——《说文》
  13、卒
   
  14、孜
   
  15、淑
  淑是一个汉字,读音为shū,形声。从水,从叔,叔亦声。“叔”意为“捡拾豆子”。“水”与“叔”联合起来表示“在清水中捡拾 豆子”。 淑,清湛也。——东汉·许慎《说文》。其何能淑。——《诗·大雅·桑柔》。按,清也。又如:淑淑(清净);淑清( 明朗;纯净);淑然(清纯的样子)。
  三、译文
  守神
  禁绝过而不当之欲,归神入道,以恬养志,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道的异端邪说,减损恶行,守神而勿失,可以消除灾祸。不沉迷于使人神亏的酒色之中,持而勿乱,可以使神无污。
  守智
  时刻省察,使心智合乎道理,规避不合情合理的判断,如此可以不犯错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问题,使万物了然于胸,尽收眼底。细致考察、深入理解,以智御物而非夸夸其谈,可以修养身心。
  守谋
  自重而不浪费物力,与万物处其和,约束不当之欲,所以守其内而治其外。智力不衰,才能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者,与正直者为友,这样可以扶持危局。
  守任
  以德蓄人近乎恕,以德正人来笃行,这样可以让人心悦诚服的来归附。任其才使其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样可以成就功业。抑制恶行,杜绝佞人谗言,这样可以防止动乱。
  守应
  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没有疑惑。先面对现实,然后制定应对之策加以制度化,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应时而变,通变而致权,可以解开弊端并进行修正。
  守功
  打开天心,把宇宙万象尽收囊中,随顺天地万物所有的变化之交会,可以没有过失。以大道为根,深根固柢,所以能立绝世之功。抱道修身,勤而行之,保持恬淡虚静,可以保全善终。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5-15 17:07:38

第6周:第三章 求人之志章

  四、本章要点
  1、求人之志。这里的求人之志,并不是请求别人给自己如何的意思。而是求成为贤人君子之志。很多人看了,可能又困惑了。老子 讲,让人虚其心弱其志,为什么这里要讲求人之志呢?看书不能只得其一不得其二,要通篇的看,还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才能融会 贯通。老子除了讲虚其心弱其志,老子还讲了强行者有志。前者所要弱化的志,是人心奢欲之志。后面讲强行者有志,则是要返天 心恬淡虚无之志。这些道理讲的都非常令人向往,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第三章就是具体讲怎么做,才能成为 贤人君子。若要以成为贤人君子为志,其要在于六守。守神、守智、守谋、守任、守应、守功。
  2、返其天心,如何才能做到呢?就在于绝奢禁欲,所以除累。奢欲,过而不当之欲。人被天地造化出来,得其天性,故其欲必循天 而发,收发皆有节度,既不会过,也不会不及。人的欲望之所以会过当,过当也就是淫的意思,是因为人被物禁锢,精神驰于外, 不能收神归心所导致的。人感物而生欲,应物而生智。久而久之,流而不返。精神外驰,则心智必然会蒙蔽于物,役累于物。神不 舍心,智其外而亡其内,是以道塞而不通。道不通则大智不生。道通者,方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应,无所不能。
  3、贬酒阙色,所以无污。这里讲的贬酒阙色,所以无污,并不是说,人沉迷于酒色,会给自己的人格或者生活带来污点和麻烦。而 是说,酒色是乱人心智之物。酒原本是一种药,而不是饮料。酒加在药中,可以增加药力。就如同风可以助邪一样。正常情况下, 没有病是不适合饮酒的。在健康的情况下饮酒,酒会散人气血,从而导致神亏而智昏。色,男女欢爱,人身阴阳之交融,可损可益 。循之以理,有节有度,阴阳相济则可以益身。过而失当,不合阴阳之理,无节无度,则损人。酒是通过散人气血,来使人神亏。 色是通过泄人气血,来使人神亏。道为神之能,神为智之源。酒色使人神亏,让人失去清净明澈之心,酒色之污神,如同泥沙使水 污浊。故,贬酒阙色,可以使神无污。神无污,则智不失其源。
  4、高行微言,所以修身。君子以智御物,而非以言御物。唯有先洞悉事物,才能有真知灼见。人之所以会见识短浅,却夸夸其谈, 皆无智使然。所以,贤人君子,需保持内心的恬静虚无,才能让万物飘到自己的心里来,再通过细致的考察,做到更加精准的理解 和掌握。等掌握了之后,才能谨慎的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这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判断。
  五、心得和故事
  1、中国的语境。听话听音,中国的语言历来都是一体两面的,从来没有说立志就一定好,没志就一定坏。立志一般人认为是好的,说明这个人有志向,但如果立的不是成为贤人君子之志,而是人心奢欲之志,恐怕还不如没志吧。在阅读经典的时候,我们得习惯这种语言思维,不能认死理。比如老子才说了“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里勤表示不在道上的内心受苦和煎熬,所以要不勤。后面老子又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个时候又要勤。看上去前后矛盾和不一致,但“勤而行之”表示的是返道的努力和艰辛,所以不仅要勤而且要行。因此勤或不勤看往哪方面说。这是自己在阅读经典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不能揪住一个字认死理。古人都是很灵活的。
  2、返其天心。人人都想返其天心,成为一个素真之人。但又很难,阻碍在哪里呢?奢欲,也就是过而不当之欲。古人真的看问题很清楚明白,所以成为贤人君子的第一步要求绝嗜禁欲。一个人不检点自己的欲望,还时刻想着我是专家或大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太多这样欲壑难填的“专家、教授”,误人误己。当然在中国没有什么是百分百的,有过而不当之欲,就有循天而发之欲。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容易把两者混淆,一说禁欲,就所有的欲都是不好的,恨不得做和尚。一说解放人性就纵欲,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快乐至上。明明口无遮拦,还美其名曰“我就是个直性子,从不拐弯抹角”。对这种人素书里也说得很清楚,“好直辱人者殃”。你不是所谓的直性子吗?“我就是讨厌你,看不起你”,这话说的多威风多直巴,但结果只能是遭殃,没有第二个结果。老祖宗的每一句话真的都值得细细品味。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9-5-23 16:53:40

第7周:第四章 本德宗道章

  一、原文默录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志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 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二、字词释义
  1、志
   
  2、笃
   
  3、术
      
  4、长
   
  5、安
   
  6、神
   
  7、明
   
  8、吉
   
  9、忍
   
  10、苦
   
  11、悲
   
  12、无
   
  13、贪
   
  14、孤
   
  15、私
   
  三、译文
  立志笃行成为贤人君子以御人御物之道术。长久之道莫过于深谋远虑;安定莫过于专注而不节外生枝;自强争先莫过于修习德性; 快乐莫过于与万物处其和,行为适当;人得其神莫过于去妄而真心实意的全情到达;明白通达莫过于以神体物;吉利莫过于以神明 为居,而不逐物贪多。
  痛苦莫过于有太多的欲得和愿望;悲痛莫过于精神外驰,耗散在外物之上;疾病莫过于不循常理,妄施妄为;目光短浅莫过于苟且 逐利;幽暗无明莫过于贪婪鄙俗,利令智昏;失去人助莫过于恃己之幽而众叛亲离;危险莫过于任凭人事不循于道,不真不信;失 败莫过于太多私心,以私废公。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黑雪无痕的《素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