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1-12-29 19:40:16

第四课 感觉观察(2)视觉观察

在开始对感觉进行格物致知之前,我们要重温一下:
格物致知的过程,是内外同时观察的过程,是人与对象融为一体的运动——对象,是被人损着的对象,人,是诚心正意损着对象的人。人与物为和,合在人“身修”处。格物致知必然带来“身修”。格物致知带来的“身修”,是自然的产物,不是“自生”的成果。格物致知的操作要点是,活动要素要全且实:
活动主体人的全实:诚心为全,正意为实。
活动对象物的全实:整体为全,“眼”见为实。
活动工具损兑的全实:损为损不为用,为全;兌为兌不为生,为实。
活动内容的全实:实际运行的损兑全实、人的全实、“物”的全实。最终导致“身修”的全实。


感觉的过程,西方心理学的描述是:
   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刺激物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神经传导过程;感觉经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过程。
   在第一个环节中,首先需要注意到的是特定的感受器只对特定的刺激有反应能力,心理学中使用了适宜刺激这个概念来描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显示出感受器对刺激的过滤性。其次,你还需要注意到,感受器并不是消极的刺激接受者,他还会主动寻求某些刺激并根据先行的刺激效应对感受器进行反馈调节。
   在第二个环节中,你需要注意到不同的感觉通道下不同的编码机制和组合作用——感受野现象,决定着人所能够感受的范围和类型。简单地说,刺激信息的神经传导过程,也在决定着感受的内容和范围。
   在第三个环节,你要注意到这是包括大脑皮质在内的机体的复合运动过程及其内部效应。也就是说,感觉的成果,是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不是感觉刺激物。感觉的操作,则有真正主体,和真正的对象。
   同时,心理学描述了感觉的一些所谓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主要包括: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后效和感觉对比。
   根据各种不同的标准对感觉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感觉类型。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区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外部感觉的刺激来自机体之外,属于外部感觉的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内部感觉的刺激来自机体内部,反应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状态,属于内部感觉的有:肌肉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关于视觉,西方心理学提供的如下知识可以了解一下:
   (一)视觉的物理刺激:
    视觉的物理刺激是电磁波。电磁波具有很长的谱系,人的视觉器官研究所能接受的是这个谱系中非常非常少的一部分。
   电磁波的波长(色彩)、振幅(明度)、纯度(饱和度)是人的视觉系统可以反映的三项物理特性,也就是说作为刺激物的光波的其他特性,人的视觉系统不能感受到。
   另外对眼球的压迫的力量,可以被视觉系统反应为一种视觉信息。
   (二)视觉过程
    视觉感受器系统,这是指人的视觉系统。
    光刺激引起视觉过程,首先是通过眼睛的折光系统达到视网膜,并在视网膜中形成物象,同时兴奋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然后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觉过程包括折光机制、感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我们的眼睛特别像一个照相机,具有比较完善的光学系统和各种使眼球转动并调节光学装置的肌肉组织。这一部分主要是由眼球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的折光系统。眼球底部的视网膜是眼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形成三层,共同完成光信号像生物电信号的转换。这是感光系统。
    视觉传导系统有三级神经元。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后,将神经冲动传到双极细胞(第一级神经元),再传到视网膜的神经细胞(第二级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轴突集合成长长的视神经将信号送到大脑中枢。
    视网膜上各个不同的点,在视觉传入通道和皮质视觉区是按照空间对应原则投射的。这特别像电脑显示器的线路结构原理。当视网膜的兴奋到达皮质以后,枕叶区的脑电状态发生变化。这个脑电变化被更高级的中枢确认为视觉觉知。

    对视觉的观察
    视觉的核心过程,是高级中枢对视觉皮质区状态变化的觉知。在这里觉知的主体是高级中枢的确认功能,对象是视觉皮质区的状态变化。但是因为人的经验太过于丰富,基本上无法把视觉皮质区的状态作为对象,直接把外部刺激当成了对象。这是成熟和发展的结果,因为这样才可以显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才可以让我们不加怀疑的确信我们哪怕错误的感觉。当然我们也不容易观察到那个正在感觉的高级中枢。
对视觉的观察,是可以分不少层次的,一开始我们可能连初级的观察都不能完成,先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一次次的视觉任务即可。

课后练习 收集整理一下西方心理学关于视觉的资料;坚持每天完成不少于10次课堂布置的视觉练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四课 感觉观察(2)视觉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