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 发表于 2022-6-24 15:17:56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6-29 17:22 编辑

第二十四课 对身体的概念形成

一、评课
老师的课堂
承上启下:
1、对知这种现象有什么话想说?什么是知?
2、什么是概念?
3、认:没有语言参加的知。
4、概念也可以有语言也可以没有言语,没有言语的概念是对认的认,多次的认。对认的认获得的是概念的本体。对知反复的知、不断的知获得的概念是妄想。
5、认知交替获得的概念:对知的认。对认的知叫认知。认就是找个东西来验证一下,验证次数多了以后就形成概念本体结合到言语,概念本体被言语化。概念有很多存在形态,可能来源不同。
6、感性的3个层次:感、觉、认;知;言语,三个维度。
7、本周练习获取对身体的概念。

带导示范:
用两个小朋友互相不准对方说的画面,再模拟两个人交替说话,再在身体上感受这两个人分别在什么地方。什么材质什么颜色?要学习的是发白的骨头。为什么骨头颜色发白?没有养分输送,看起来蛮虚弱的。那个它为什么颜色这么深?还肿,淤堵。是血液堵了还是什么堵了?这些血液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左侧肩胛堵了过不去了。看看什么东西把血液堵了,怎么赌的。气泡。气泡是从哪里来的?心脏怎么会有气呢?不是气泡,心脏往左侧肩胛骨输送的血太多,血管太细过不去。心脏给左边送那么多血,骨头那儿又不送血,心脏为什么这样做或心脏认为发生了什么骨头那儿就不送血了或者说骨头怎么回事儿就自己独独在那儿了。想不出来。那骨头本来是哪里的骨头?现在还是在本来该在的位置上是不是?跟骨头挨着的那些地方是有血的是吧?空空的,没挨着?出于什么考虑跟周围都不挨着。发生了什么从原来该有的位置变成了这样跟谁都不挨着的位置?最早最早的时候它在哪里?更小,位置跟下。当时是不是独独的?底下象树有盘枝错节的根。那时候能从心脏接受到营养吗?那些盘根错节的是什么?看看那些须,成为那些须。想拽着那骨头。须离开了营养通道,为什么?新来的骨头替换了没有须,干嘛说着说着把别人的位置挤掉了,什么意思?再来看看心脏为什么送那么多血给那边呢?那儿疼,照顾它,让它舒服一点。回血经过什么些地方再回到心脏?前方没有流动,真的堵了。什么原因?你顺着小小的流量走一走看看,它们流经一些什么地方?可以流动手背。回来的线路是个什么线路?返回来会经过什么地方回到心脏?这个回路跟小小的有须的有联系吗?如果带须的骨头能长大,肩也不堵了,这个格局怎么样?所有的一切加在一起,你跟它起个什么名字?身体没有碰到的地方是一部分,刚才讨论过的地方一部分,组成的一个人是什么感觉?这个人起个名字,叫啥?

怎么练习:
1、刚才的过程是对我们的身体去做感、觉、认的练习,能确认吗?2、练习的过程中想要建立一个真实概念,对认不断的认,真实不真实?观察我们获得真实概念的操作和获得不真实概念的操作,积累经验,注意真实概念的形成。
3、打包分享。

我的努力点
1、老师对什么是知和概念分别让同学们说了两次,有反复、确认的感觉。
2、老师对概念的形成区分细微:对认的认、对知的知、对知的认、对认的知。
3、老师从三维的角度讲概念:感性层面(感、觉、认)、理性层面(知)、行动性层面(语言)。
4、老师的带导就是对身体感、觉、认的过程。
5、我对身体的感、觉、认是存在困难的,又认真回听了一遍课程录音,再学习再练习。

编课任务课堂目标通过以概念为目标的练习,促进“感-觉-认”的理解,特别是对认的理解。课堂进程承上启下:1、通过上周对身体的感知觉知练习,说说什么是认知。                2、说说认知的过程。带导示范:怎么练习:   感知我此时的特定情绪(比如喜悦)....
   将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
   觉知我的感知
课后作业:反复对自己的情绪做“感知-觉知”练习,体会关于情绪的概念的诞生。说说感、觉和认的区别和联系。 课文编写: 认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刺激下的“物”的“知”。这种知,只是当下的具体(与驻有关且无言)的知。

当我们把“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时,感知者是以“忍”的方式与外部传入的“信息”持续接触于“念处”的。所获得的知,不包括感知者本身特别是本身的“忍”,主要是对对象的知,这是感知。

当我们觉知我们的感知,便会启动一个新的“感知者”(称之为觉知者),对前面的感知获得全要素的感知(称之为觉知)。在觉知者这里获得的知,包含了前面感知的对象信息、感知者信息特别是感知者“忍”的信息。这种感知(觉知),在言语加入之前,是“认”。作为结果的认,在西方心理学中命名为“知觉”。

概念比认还要靠后一些,是对认的认。概念是反复知觉、反复认的成果。 练习步骤:
   感知我此时的特定情绪(比如喜悦)....
   将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
   觉知我的感知
编制课程的感受认是当下具体的知,无法用言语表达完整、清楚,这似乎和感的知没有什么区别,感觉上认知更深一些,有确认、承认的味道。认也是知的话,认知就是对当下具体的知的知,似乎也是一种觉知。有点晕了,分不清。






lan 发表于 2022-6-30 20:28:36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7-6 19:50 编辑

第二十五课 情绪概念的形成
课后练习 反复对自己的情绪做“感知-觉知”练习,体会关于情绪的概念的诞生。说说感、觉和认的区别和联系。


评课任务老师的课堂承上启下:1、在这周的练习,在身上你建立了几个概念?或者说亲自认识了几个部位?2、跟恋爱想了解对方相比,跟这个星期了解自己相比,更爱他还是更爱自己的身体?关键的问题是你不了解自己,就不知道怎么样使用自己。我们这样对待自己的身体,讨厌愤怒生气冒火的是谁?3、一旦我们跟自己建立了感觉认的关系,你的安全感、存在感是不是就改善了?4、第二单元努力接近理性(智慧),第一件事把身体爱护保管好,第二件事在感、觉、认的基础上发展理性(智慧)。本周练习步骤:
   感知我此时的特定情绪(比如喜悦)....
   将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
   觉知我的感知你在那里做着,就会有东西不断的产生出来,产生出来的东西你收集起来。做了之后自然有结果。
带导示范:不能立规矩来检查我过去的事情。需要不断揣摩、了解是一个麻烦的事情。你怕控制是因为承担不了失控。控制与失控的主题。改变不了,压迫感和窒息感。需要这种力度和烈度,有强的力量去推动别的事情。
主题讲述:驻的时候,把感知者驻到感知的念处,驻下来之后,驻是要用一系列的动作去控制才驻得下来,所以意识在那一套控制动作上。当你驻下来之后,你那里发生了什么?念处会发生能量交换,感受那里正在发生什么,忍不了就认不了,忍就是认。感知归属于对象,觉知把感知者本身的信息和感知对象的信息联系上了,这就是认。刺激会在被刺激物身上产生效果。受是情绪的起源,受是客观的。传递给我的主体,我的主体是有需要或期待的,受和价值追求相比对就产生情绪。练习去感知那个受。当一个东西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身上什么地方在起反应,跟踪这个反应,感我的反应。感知在这个刺激作用下我的受,让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成为它,觉知我的感知。
我的努力点1、老师把恋爱中想要了解对方与练习中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比较,让学员体验感突出,能调动学员好好了解自己的身体、好好练习的志。2、老师在引导中总能牢牢地驻着,回应也总能贴着学员的心。我很容易跟着分享的内容跑开,有点摸不着头绪的感觉。让分享者感知身体能够驻下来,这个有体会。但是我自己对身体的感知不灵敏,常常感知不到。3、老师让感知念处那里发生了什么,感知刺激作用下被刺激者身上的受,受和主体的需要或期待相比对就产生情绪。这个产生过程一句话就讲得很清晰细微。4、老师区分了感知、觉知、认,把感知者本身的信息和感知对象的信息联系上了,这就是认,就象阴符和阳符合上了。
编课任务现象的概念形成过程课堂进程承上启下:1、举例说说情绪概念的诞生。                2、说说受。怎么练习:感知一个外部事实
将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
觉知你的感知。课后作业:每天坚持不少于五次对现象的认的练习,积累对现象的概念。课文编写:现象一词现在主要用来指称引起内部事实的外部事实。而人是不可能直接接触所谓外部事实的,人们把现象的内部性转化了成外部性。那什么是现象呢?

编课后感受:感觉自己很贫乏。上周感知受(内部事实)、感知情绪,本周感知外部事实,如何保证受与外部事实的相符,认得清晰。

lan 发表于 2022-7-7 22:12:04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7-13 22:26 编辑

第二十六课 对现象的概念形成
课后练习 每天坚持不少于五次对现象的认的练习,积累对现象的概念。

评课老师的课堂承上启下:1、答辩期间每天都在做作业,打个包起个名字。结束以后恢复了平常的节奏,这个阶段打个包起个名字。这两个阶段你的状态、功能有什么区别?在这个过程中认了现象、受、我们的心、真理。2、上周你认了几个受?认清楚的有几个?没来得及认的,或者认不了的有几个?
带导示范:理解母亲,但情绪还在,还挺大,其实当真正理解了一个现象、一个事情的话是不会有情绪的,我想说的是你没理解。你怎么描述和形容这个理解的操作。在对抗,我不能去愤怒。理解这个东西跟认是有关联的,理解是认了那个理。把你节奏打乱了,你什么感觉?你那个不舒服想说什么?它说不出来什么,有其它的声音在说有必要全部说出来吗?没什么好说的,说了还在。当下的愤怒靠外一些,要来认的愤怒更靠里一些。在身体上感受两个愤怒。不想说,真的不想说只想趴下,趴在水泥地上,累,再也不想起来了,谁也别来叫我起来,谁也别来惹我。不想起来,这个力量挺大的,干这个事不累,干别的事累。不是真累,是对抗。这么大决心不起来,发生了什么?愤怒不知道怎么表达,死死的被压着,所有的路径被锁死完了。什么是表达?为什么要表达?禁止是在心里头的。老师不是说要认吗?认谁?愤怒。只要看到一点火苗,灭火器的泡沫就来了。给这个格局打包起个名字:安全。感觉悲伤。这个悲伤让你联想到什么?小时候被弟弟打到了,鼻子出血,在妈妈回家路上找妈妈,妈妈说活该,那一瞬间被冻住了,说了也没用。当时有害怕。没处可说,这个不想说的感觉是很实在的,对这个不想说放到身体里,腹部。哭,自责总在自己的世界里打转转。
主题讲述:找小事物按程序来做练习。现象就是现出来的象。外部的存在在我们心里头显出来的象,其实就是我们的感知。
我的努力点1、老师能用学员的经历提问,随手拈来的感觉。2、学员说了好多次不想分享了,老师一直都没有放弃,继续推动、引导学员去认,居然能继续那么久,这个功力深厚。3、老师总结想退的原因是没有把主体的人联系起来,没有觉性的感知层面。4、老师说找小事物来练习的点很细致,关注了练习的有效性。
编课任务第二十七课 “心”的概念形成过程课堂进程承上启下:1、认了几个现象?                2、说说对外部现象和内部现象的理解。怎么练习:   感知一个外部事实
将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
觉知你的感知者。课后作业: 运用“感知-觉知”程序,接触“心”。课文编写:心理现象的起源在哪儿呢?在人的心。人的心是活的,随时随地充满了变动。不同的心成就了不同的自我印象、自我概念。
编课后感受:觉知的重点放在了感知者这个主体的心上。什么样的心,什么样的我。想要努力去探索自己。

lan 发表于 2022-7-14 20:25:08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7-14 23:18 编辑

第二十七课 对心的概念的形成

评课任务:老师的课堂承上启下:1、通过这么久的练习,我们的重点是认,有言语参加和没有言语参加,你觉得它们的区别可能在哪里?言语参加太多远离真实,离开现场,记忆库里硬塞言语就更糟糕了。离开现场必然出错,就会自我否定-心死。(群里的分享到现象言语就多了)2、两条线索:一条是感、觉、认;一条是言语的参与程度,感性和理性平衡。
带导示范:你有两颗心,一颗说放个大招,一颗说我不行。这是我们自己的念在那里活动,我们什么样的心。心的运动都是左右动,为什么左右动,两颗心距离多远,相位一样吗?这样动是为了碰上吗?左边的心想找右边的心,右边在戏弄左边,找不到我。旁边人会怎么说。左边说逮住把他弄死。感觉他们,左边生气,右边开心。这个戏码会让你联想到什么?逗孩子。小时候被这样逗过吗?被谁逗过?爷爷家邻居。邻居长什么样?在内部把他看透。焉坏。他的心里头是不是也要类似于你的两颗心呢?现在感觉一些右边、白的有点硬的那颗心,现在怎么样?现在更得意,为自己的焉坏别人拿他没办法感到骄傲。他从这种焉坏中得到什么了?心里有股什么气?不甘心,心比清高、命比纸薄,怀才不遇的感觉。在看看左边的那颗心,现在什么感觉?平静,有点同情,有点可怜。左边想给右边说点什么?现在我也理解你了,你也侵犯不了我什么。跟右边说了之后,现在的感觉呢?还有那么硬、红没有。你现在是右边的心,知道左边的心是这样想之后,现在感觉。老老实实地呆着之后,对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什么感觉?知足,我的不足是有一些原因的,我拥有的条件已经超过一些人了。右边的心,心情是愧疚,想对左边的心说什么?这样说完,右边的心什么状态?非常小了,快没了。左边的心看到右边的这种情形,现在是什么感觉?悲哀的感觉。一个是觉得自己小气,一个是悲哀,悲哀什么。替他悲哀,比同情更深刻一些。你想对右边这颗心说什么?过去的就过去吧,有点后悔。这样说完什么状态?左边的心也快找不到了。被什么吸收了?吸收到哪里去了?包裹胃的黏膜。它们进了胃有变化吗?右边没变化,左边变大了,鼓了起来。发生这样的变化之后,功能有什么变化吗?这样更好还是原来的样子更好。好像身体都要偏了,身体都往左边去。回来了位置没对,对的情况是什么样?看看怎么才能达到理性状态,什么在阻碍?右边往左边挤。干嘛往左边挤呢?为什么?左边没力。体会右边。有一个外力。啥意思,这外力。右边有一个外力往左边挤,这种感觉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博士毕业的事,有好多手推着我。胃的右边不想领这个事,所以往左边跑了。我已经尽力了,我也不想解释,不想听命令,走了。在坚守我有数,我已经尽力了,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什么?安排的时间节点。有点无奈,我也没办法,我已经尽力了。疫情期间得带孩子,脖子也不舒服。左边在往中间推了一点。左边胃的力量增强是左边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咬牙就过去了。想对右边胃说什么?我知道你辛苦了,在坚持一下就过去了,我这边也帮不到你的忙,我们一起努力。右边的胃想说什么?我再试一试嘛。感觉一下胃的形态。回去了,平衡了。你右边的胃需要理解,有点累超负荷了。左边和右边是整体,左边关心右边,右边就不会感到孤独。你父母的状态是不是跟你胃的状态有点相似啊。整个左边的力量就比右边强,感觉重心就往左边移。到这里结束,想说点什么?
主题讲述:1、认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感知对象在我们心里的变化,用变化来记录外界。通过感知获得外部事物的表征,表征即念处,没有主体没有归属的表征。第二步,把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从动作上操作,请过来了。觉知你的感知。把无主的受有主化,这样就获得了认。认领、认识。受与主体联系上了,没有言语参加。2、你认过的身体感觉有没有不一样?亲密了。认身体上的受啊?身体各个部分被受,鲜活了。上周认现象,跟外界的关系一体化了。我们被我们的心来调用,要不要认?怎么认?程序不变。感知这支笔,在我们身上产生一个受,感到这个受了,主体是谁呢?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去觉知你的感知者。3、心是什么?a心不是只有一颗,心无穷无尽,一事一心,干这个事的心在控制你。b心只能用体验的方式体验其实在。心是智能的核心,心是一种性质,心性。人的心性先于人而存在,后于人而消失。所有的现象因心而动的,心想事成。心自动导引人向善向好的,也就是快乐、舒服。c一个我就是一颗心,这颗心老出现,就产生一个自我概念。
我的努力点1、老师对现象的总结提到群里的分享到现象言语就多了,言语参加太多离开现场,远离真实,离开现场必然出错,不断出错就会自我否定-心死。这个我在听之前是完全没有感知的。2、老师的带导直接去认心,感知每颗心,引导相互对话、理解,对变化的心又不断地认、反复地认,觉知。学习带导就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只是要把话说得象老师那样贴心,就不是短时间的功夫了。3、老师对认的操作、认的功能进行了讲述,对本周认的对象—心,下了定义。一事一心的说法就是驻在现场的感觉。一颗心就是一个自我,认识自己就得认心。
编课任务对真理的概念形成课堂进程承上启下:主题讲述(体验): 课后作业: 课文编写:
编制课程的感受:


lan 发表于 2022-7-20 23:33:27

编课
课堂进程
回顾
1.练习觉知了几颗自己的心
2.一事一心有什么感觉
讲述
感知.....
觉知你的感知获得“认”
觉知你的认

课文编写
真”与“貞”同源,后分化。真,甲骨文(人,巫师)(鼎,祭祀神器),表示用神鼎祭祀占卜的巫师。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巫师)写成“卜”(神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匕”,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占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具”,至此字形面目全非。《说文解字》:真:长生不死的人变形升天。

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裏”的省略,表示内部。理,篆文(王,玉)(里,即“裏”的省略,内部),表示玉石内部的纹路。造字本义:名词,玉石内部奇妙天成的绚丽纹案。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

作业:积累练习经验,谈谈如何认识真理。

lan 发表于 2022-7-20 23:49:01

编后感:
这一课不知要如何编写,看了老师的课件,我们掌握真理,其操作实质是真和理。理,因别而得;别,因识而得;识,因认而得;认,因觉而得;觉,感感而得。这一段特别细微有感。

lan 发表于 2022-7-25 21:40:11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7-27 17:41 编辑

第二十八课 对真理的概念形成
评课
老师的课堂
承上启下:
1、在过去的一周里,你认了几条心?
2、认心的过程中除了尽可能去认心的本体,你还能认到心的什么?情绪性的内容是心的末,有相应的输出和规律,开出来的东西。对群内的观察,一不小心就认到末上去了,可能会陷入困境。认到心的本上,本身是什么样,就可能脱离心的困境。根是形成机制、决定性条件,如果认心的時候还能认到本的支撑条件和形成过程,认到心的根上,就能使我们的心发生改变。认到心的根上,心就会发生变化;认到本上,我们对心的忠诚会发生变化;认到末上,我们就表现出无限忠诚。
3、心的根本末跟认放到一起,有什么画面,有什么话说?一直以来认了身体、受、现象(世界)、心,这四样东西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你成为这个整体,想说什么?在这个系统中还需要什么?
4、真跟祭祀有关,真通神,理接物。

主题讲述:
心理咨询不就是把来访者领到那个实事求是的地点,领到那个真实的心理感受,真实的心理内容,最要紧的是要让来访者获得领悟性的认识,就是获得真理。最基础的真实是来自于身体的。真理在心理临床上,就是跟我们的身体、受、现象,还有心的真实接触的过程当中,自然发生自然产生的。对身体的认、对身体受的认、对现象的认、对心的认。


怎么练习:
感知......
觉知你的感知(第一次认)
心往下沉,把我们认的东西放在那个地方,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你成为这个整体,你想说什么。(再认一次)
(当前处境下,我怎么做是最合适的,我们一定会找到一个最优的行动方案)

我的努力点
1、老师提出认心的根本末,一下子就把认的深度沉下去了,对老跑在面上的我们是很好的提醒。
2、老师对怎么样获得真理进行了讲解:真理来自于对身体的认、对身体受的认、对现象的认、对心的认,在认的过程当中自然产生的。这四样东西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你成为这个整体,想说什么?






lan 发表于 2022-7-27 23:37:36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7-27 23:55 编辑

编课任务第二十九课 认知与语言及其逻辑
课堂进程
承上启下:1、上周认了几条真理
2、把感、觉、认联系起来,你想说什么?


课后练习:
    感知你的某一个身体部位
    使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
    觉知你的感(知),觉知你的(感)知,觉知你的知变成“言”,觉知你的“言”变成“语”。

课文编写:
言为心声。言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启示了“知”的本体机制;语言,实现了“知”的表征性的、独立性的输出输入功能。
这样,人的心理这种纯粹的内部活动,便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外部联络通道。

言语作为心理的代表,遵循着自然所定的运行规律,保障了世界向人的通讯;语言作为社会现象,遵循着某种自然机制所界定的逻辑规则,保障了人向外部的通讯。两套系统都可能正确的反映真实、运算正确和输出正确。

至此,人便拥有了两套与世界打交道的系统。一套是以本体运行的感觉认系统——感性系统,获得对世界的把握,形成对世界的具体性把握、概括性把握和联系性把握。另一套是,依靠镜像系统运行的感觉认系统——知性系统,形成对世界的具体性反映、概括性反映和联系性反映。两套系统并联运行,便是人们最常见的心智活动型态。
      感   觉   认
      知   知   知


编制课程的感受:
对言语和语言的区别不是很清晰,言为心声,言是否更真实,言语是个体的一面,语言是社会的一面?有了语言的参与,就是知性系统了吧。

lan 发表于 2022-7-28 20:11:58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8-3 23:10 编辑

第二十九课 认知与语言及其逻辑

评课
老师的课堂
承上启下:
1、回顾一下,感觉知觉练习之后是怎么转过来的。最终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来有效的认。
2、生活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活下去首要的事是认。能认要感谢父母,生之恩、养之恩,认生命来源。
3、以专业人员的身份说说认是什么?方法是感、觉,范围是身、受、现象、心、真理。
4、所有人共同的专业就是生活(生命的活动),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生命的活动。生命活动的第一件事就是认。
5、认的成果(认到的身、受、现象、心、真理)有一个什么共同属性?亲自认,人得靠自己活。
6、对本体系统做了那么久的体验,开始转到镜像系统——知性系统。

分享带导
自己对不当行为持放任态度,没去想过显而易见的结果,以为自己无所谓不以为然,等到结果实际呈现出来感觉自己很糟糕。做的是要后果的事情。确实有认而不知的东西,在分享过程中老转移,用另外的知形成薄膜。所以我让你活不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我让别人活得比你更好。

主题讲述:
1、知不是由本体生出来的,是测量系统测量出来的。怎么样才能启动知,要想尽千方百计,让我们这个镜像系统,它的最前端,要跟我们“认”这个觉性系统、感性系统所获得的那个"认”相连接。你要知什么,你就要知什么。
2、练习程序:
    感知你的某一个身体部位
    使感知者驻在感知的念处
    觉知你的感(知),觉知你的(感)知,觉知你的知变成“言”,觉知你的“言”变成“语”。
   (觉知“知”的诞生过程,觉知你的感知中的知,继续觉知你的知变成言,继续觉知你的言变成语。去认知的发生、发展过程。)
3、言是认跟镜像系统刚刚接触,接触得不是很充分,没有形成语的时候,接触之后自然发生的。是镜像系统的感知,对认的成果的感知,这个时候会形成一种冲动,好像想说点什么,好像从镜像系统有能量输出。言,言为心声。声动生响。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决定性力量是逻辑,逻辑是具有自然属性的。逻辑的根在语。

我的努力点
1、老师作了阶段性的回顾,引导学员总结出生活中首要的事情是认,再次明确认的定义。2、老师带导我时,我的回答逻辑总是反着的,混乱的感觉。再次回听了一次,发现老转移的做法跟我的母亲非常相似。感谢老师的带导能让这些内容呈现出来。
3、通过我的例子,认知到感性觉性系统和知性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要想知,得与获得的认连接起来。
4、老师对练习程序的设计精微,有对进程动态的感知。













lan 发表于 2022-8-3 23:29:02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8-3 23:59 编辑

编课任务第30课 情绪与主体感观察(1)情绪与主体感概述
课堂进程
承上启下:1、回顾知、言、语的过程

课后练习:
感知事件 觉知身体
区别情绪或主体感


课文编写:
我们曾经认过“受”。实际上,我们获得每一次感觉认,都会在我们的本体上产生一个“记录”,并把这个“记录”当做所感觉认得对象的代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这个记录,以“受”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本体内部,会与本体产生和谐或者不和谐的关系,进而促使本体做出相应反应——在内部产生“刺激—反应”过程。

我们的受能产生情绪,也能产生主体感。受的位置在我们的缺上,我们便会对外寻找,被外界满足便生积极情绪,不被满足则生消极情绪。受的位置在主体上,外界的满足不满足都不会影响,能生出积极的主体感:统整、秩序、安宁、活力。


编制课程的感受:重要的不是刺激,而是我们对刺激的反应,是落在缺上还是自体上,不同的选择就有不同的结果。主体感能让事情慢慢变好。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LAN的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