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1-3-14 12:32:06

第三课 定义目标行为

【本课重点】‘客观明确’的具体操作
【本课难点】“客观明确”内在体会

   在行为矫正(行为主义心理治疗)中,对目标行为的测量称之为行为评估。所谓目标行为是指选择来加以矫正的行为,也被称为靶行为。行为评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矫正前的行为测量可以提供信息,帮助确定行为是否需要矫正;
    2、行为评估可以提供信息,帮助选择最好的矫正方法;
    3、矫正前后的对目标行为的测量能够让你确认治疗效果。
    行为评估通常用两类方式,一类是使用面谈、问卷和等级量表,从行为人那里或者身边人那里采集目标行为的信息,这叫做间接评估;另一类则是在目标行为发生的当时,对目标行为进行观测记录,这叫做直接评估。
   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都需要制作行为记录计划。直接评估需要考虑的问题至少包括:定义目标行为,记录准备、选择记录方法、选择记录工具,反应,观察者信度几个方面。今天先说说目标行为定义。

    行为记录计划的第一步,是要对要记录的目标行为的进行定义。
    对某个体进行目标行为定义的目的是,准确辨认这个人的言行中,哪些内容构成了行为过度或者行为不足,或者是具有特定的研究价值。
    目标行为定义的工作主要是:运用描述主动行为的动词对特定行为进行描述(按照行为定义的内容)。

    目标行为定义的基本要求是:客观明确。
    产生不客观明确的因素主要包括:
      (1)把隐蔽行为描述混淆进记录中——定义行为不需要推断行为意图,不需要记录隐蔽行为。
      (2) 用行为类别(名称)定义行为——同样的类别标签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行为;我们可以对具体行为进行观测和记录,却对行为类别无法观测记录;类别标签可能被误用解释。类别标签的真正价值在于交流中取代重复描述。
      好的目标行为定义的特征:看到这个定义之后,不同的人可以观察到同一个行为,并且都同意这个行为正在发生,所谓的观察者信度或者叫做观察者一致性。——两个人各自独立地对同一个行为进行观测,得到的记录的一致性。


       落实到行为观察的具体行动中,目标行为定义的要求是:客观明确,为此需要注意
      1、 不记录隐蔽行为      2、不推测(分析)行为意图
      3、不用行为类别标签代替行为
      4、时刻注意保障观察者信度         

   课后练习:尝试在前课的行为观察框架下,贯彻目标行为定义的要求,体会“客观明确”的操作要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课 定义目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