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诚 发表于 2018-5-3 14:41:35

阿诚的《黄帝阴符经》读书笔记

黄帝阴符经读书笔记。

admin 发表于 2018-5-24 00:25:20

第一周任务

参照白云文章,整理全文译文

兰兰 发表于 2018-5-27 14:14:35

阿诚,加油!

阿诚 发表于 2018-6-2 16:09:18

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

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

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炁。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

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我以不愚虞圣;

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

因而制之至静之道,

律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

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阿诚 发表于 2018-6-2 18:27:32

译文
进行天文观测,并以此指导自身行为,是很完备的做法。为了使天文观测结果更容易使人理解,圣人建立了象数模型,这个模型阐述了天地阴阳二气的生、交、成,太阳在天的中心,利用天的资源,推动阴阳二气的交合,掌握这个模型,就可以指导百姓进行农业生产获得食物,百姓就会尊其为天子。使用规矩进行测量计算,古人掌握了广袤无垠的空间运行法则,以身体悟万物从生到死,就感受到了时间的推移。
天动生人,人乃天之产物,人心相机而动,为了不偏离道,需要以天道定人道,以天伦定人伦。这个过程具体是天动则四季出,地动则二十四节气应,人将天地的运动结合起来,推演出历法,掌握了四季与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就有了教化百姓的基础,这也是以天伦定人伦的基础。不过天性过于敏锐或者迟钝的人都难以做到相机而动,需要将巧拙伏藏起来。人有九窍,使得外界的污染进入,而九窍中最易受外界影响的乃口、目、耳,对于这三要,需要适时开闭。
用木生火,火势难以遏制,必造成灾难性后果,同样的,不合道之人一旦成为一国之君或辅佐君主,时机一到,必使国家溃败。因此,圣人需要内修其身,外除奸邪。
天生养万物,终结万物,乃天道之规律,万物化天地之气为我所用,人改造万物为我所用,人改造万物的同时,也被万物改造,为了使天地人三才均得安定,需要这三个过程运转合规,对于人而言,需要做到:相时而动进行农业生产,农事就会井然有序,做事相机而动,百姓的行为方合乎到。人们膜拜能够感知到的神奇的东西,却不知,看似普通的事物也是神意的体现。
万物均有运行的定数和规则,这就是极大的功业。
化万物为我所用的方式,天下之人看不见,也不知道,君子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够安身立命,小人掌握了这些方法却不以为然,不依从天道的命令。
瞎着听力好,聋者视力好,杜绝一方器官,便会激发人更大的潜能,圣人关闭耳、口、目之器,保持精神内守,就会激发的相当大的潜能。
人心易受外界干扰与污染,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看到的东西,最大程度影响人的心。
天以万物为刍狗,看似对万物没有恩情,却是极大的恩情,春天到来,春雷响春风起,万物得以萌生。
人的行为合道,精神内守,就会不外求;人心至静,心性就会处于开放的姿态,接纳万物。
天之私在造化万物,万物各取所需,生生不息。天以一气统领万物,滋养万物。
如果没有生,那么就没有死,如果没有死,那么也没有生,生死互为根。同理,恩如同生,害如同死,生死互生。
愚人进行天文观测,建立象数模型,便认为自己掌握了大道,实则不然。因为他忽略了天地交合,时移命转。需要掌握天地运行的动态模型,并形成方法论以指导人的行为方是掌握了大道。
人们掌握天文模型后,推算预计未来发生的事情,这是愚蠢的行为,不去预计未来发生什么,顺势而为,才是大道。君王查天文地理,不知时物变易之道,仅知道目的,却不懂方法论,这样也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道先于万物,是绝对静止的,道生一,有物质后,就有动,动则生时,天地万物生。天地阴阳二气相交合,此长彼消,这个运动使万物发生变化。
圣人明白道是不可违的,顺应大道,达到至静至虚的境界,这是历法也不能进行记录的。
至虚至静之道不能使用历法进行记录,也就是对于道的“体”,我们是不能建立模型进行阐述的,不过有物,有动,则生万象,通过建立模型能够对道的“象”进行阐述,以指导人的行为合乎道,八卦甲子,阴阳相胜,均是对道的“象”的阐述。

阿诚 发表于 2018-6-9 18:12:13


第二周任务:

梳理《黄帝阴符经》的中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说说自己心得。

中心论点: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论据:
1、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天地周期运行,生四季与二十四节气,人掌握规律可将这些资源加以利用。
2、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3、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生,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天即是无,无即为道,道至静,至静而生万物。
因本书乃天子之书,上古之人内圣外王,圣王合一,天子乃圣人。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包括如下部分:
1、圣人知至静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如何达到至静之道呢?
2、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3、天子治理百姓,则需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如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举例论证:如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个人体会:有通有不通。
通的地方就是感受到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天、地、人,也就是道、万物、人的关系。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不通的地方在与全文的布局与章节顺序,始终没有理出一条线来。

阿诚 发表于 2018-6-15 21:09:02

逐字阅读翻译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造字本义: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雚”的“大眼睛猛禽瞪大眼睛察看”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加“见”另造“觀(观)”代替,强调猛禽夸张的大眼“无所不见”的洞察力。
天:造字本义: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
之: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
道:动词,当向导,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自然律。
执:用木枷锁住嫌犯双手,正式逮捕拘押,引申为按命令行事。
行: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引申为动,作,引申为行为。

洞察人头顶上这片无限苍穹的运行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行事,就够了。
引申:在没有历法,没有时间指示的生活里,我们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呢?我们做什么,怎么做?也许我们老师只有头顶这片无限苍穹,这片苍穹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并且他们的位置、形状还在变化,日出天亮,日落天黑,他们的变化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改变,从而影响我们。所以,我们要去认知它,理解它,达到通天的境界。

阿诚 发表于 2018-6-15 21:40:04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故:因此。
五: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的交汇。
见:睁大眼睛看。
昌:表示每天都说,反复地申说、强调,推行观点、主张。引申为大力发展的。

因此天地阴阳交汇生万物(人也是天地阴阳交午的产物),发现这个规律,反复言说,就会昌盛。

引申:五贼,阴阳交汇,生万物,也包括人。理解了这点,就理解了为什么我们的道是要天人合一,因为人就是天地的产物,只有与天道相合,才能昌。

阿诚 发表于 2018-6-16 15:21:05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阿诚 发表于 2018-6-16 15:25:46

心:土藏,在身之中。   在:定居生活,指空间上的支点。施:旗帜起伏飘扬。   阴阳交午之律在心里面定居,旗帜在头顶这片无限苍穹的十字路口飘扬。口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阿诚的《黄帝阴符经》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