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8-1-21 20:31:52

小鱼儿的读书分享

1、群内推荐指定导读书,规定读书进度
2、自主阅读,网上交流和提交作业
3、在后面跟帖提供如下信息可接受邀请加入:
   (1)对道德经的印象或者理解
   (2)为什么读道德经
   (3)能否坚持分享每周规定阅读内容的心得,并参加自由讨论
   (4)能否坚持用心读完全书
4、活动免费,但需要缴纳保证金每章10元(共计81章+2章导言),每周2章。没按照进度要求完成阅读的按比例扣费不退。累计三章没按进度要求提交分享和参加群内讨论的,保证金全部扣除(扣完保证金以后如果想要继续参加,经过同意的可以继续参加,但需要补齐余下时间的保证金)。所扣保证金用作以后各类公益活动。被扣交保证金者不获得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权。
5、指定导读读本白云先生著《老子之道》,也可以自己选择导读书。

小鱼儿 发表于 2018-2-1 13:15:04

1、道德经自主读书会从1月29日(星期一)开始。周一至周日为一周。不放假,不间断。
2、每周所读内容,可以多次提交分享。论坛分享最后期限,周六晚上24点,过点即视为没有提交分享。
3、论坛分享要求:
3.1每周提交指定章节的分享
(1)抄录经文原文(导言部分不作此要求,请勿复制粘贴)
(2)整体概括本周两章
(3)自由分享体会心得、故事
3.2每个月最后一周做一次月度总结,丰俭随意,但要走心。
4、微信群自由讨论要求:
4.1随时自由讨论,不受时间限制,不受观点异同限制。
4.2注意努力避免各说各话,互不回应;
4.3注意避免多主题长时间并行;
4.4一个话题尽量讨论出个结果(或者达成一致,或者清楚界定差别)
4.5注意营造用心交流的氛围(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时机降低交流效率时,注意调整)
      最根本的提示是:从交流内容、交流方式等各方面注意学以致用。
5、经文要求熟记背诵和日常吟诵(或者唱诵)——推荐陈琴的唱诵和吟诵方法

小鱼儿 发表于 2018-2-1 13:27:39

专门把规则粘了过来,以提醒自己在读书时都应该怎么读,读些什么。在读导言和序的时候,刚开始是不以为然的(这些都不是重点,经本身才是我想看的),看了群里的讨论后又去反复读了,读出味儿来了,读着读着发现自己原本知道的东西不明白了,读着读着读出越来越多的感觉了,读着读着就把自己提出的问题给回答了。

小鱼儿 发表于 2018-2-3 16:31:06

自序 古道通天
      本章感觉是从一个很大的框架,或者是很深远的格局视角阐述了道,道的渊源,也顺便在我们脑海里梳理了历史知识,也在老师的梳理下建立了一个时空感,老子孔子相差20年,而所讲的“道”竟然相差了2000年,联想到个人价值体系的话,老子可是地地道道的古人了呢,自我感觉很奇妙。(在读这个的时候也在读论语,选的导读书是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南大师讲的就很别开生面很有体悟,读道德经后,因为两人道的差别,还是有了读本科与博士的感觉 )
       道之衰,每况愈下。是以今人之弊,好以衰亡之细末,而责古人之大备。对这句话很有感,我们平常做人也经常这样,还自以为很高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以古察古,以天入天的方式来做人呢?
      还有老师抛出的关于天道酬勤的理解,我是一直坚信天道就是要酬勤的,可谁说这必须就是天道了?天道究竟是怎样呢,这难道不是人们的期盼吗?
导言一    道德训义
       道者,万物之所宗;德者,万物之所府;经者,万物之所奉。这章读完对道德经有了更贴近的认识,感觉可以摸得到了,踏实的感觉,之前道德经是高高在上的,也许带点想象。关于府,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理解费了一番功夫,一直理解为容器,感觉不到位,不停得反复揣摩,直到现在也没有心领神会的自在感,养也,成也,总是体会不到位。
       道,德,经,三字合起来是说,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为万物之所宗。我们要行道积德,这算是方法论了吗?
导言二   老子列传
       这章就介绍了老子的生平,以及老子本人对道的理解,老子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而隐。老子思想后世的发展,以及道、儒、法的关系。关于道儒法的关系,老师在群里关于中央和重庆的比喻,帮我理解的更清晰些,有个类似条形图的框架在头脑里产生。
       刚刚看了同学的分享,还得到一点触动,就是对作者的生平和三观的了解和理解会帮助理解正文。

小鱼儿 发表于 2018-2-8 15:50:20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自我理解:可以言说的道不是大道(至道),可以言说的概念也不是真正的概念(这里我理解为无的概念),无和有是相对的,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所以要常在无的状态体会道的玄妙,在有的状态体会道的边界。有和无,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它们的根源是一样的。同就是同源的意思,如皋能够领会到这个很深的同源,就能领会到道的法门了。

看了白云先生的讲解后,加深了对道和命的理解,和我所理解的大道相对应的就是至道了,也就是常道,那么可以言说讲解的道是天道和人道,关于名一直理解为无的概念,无是不可言说的,也是白云先生所讲的无名,与天道和人道相对应的有名和命名。这两个字的解释让我体会到了读书的读的细致感,对有和无的理解加深了。但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里的无仅仅理解为纯粹的鸿蒙之气的话,个人感觉还不是很到位,这个无还真是无法言说,感觉很大很大,包罗万象,一切我们已知和未知的东西。
关于白云先生宇宙道德观的升级,刚开始还是挺迷惑的,既是升级又怎说第一版最完备,反复习读,哦,人脱离了至道,天道,进入了人道,所以倒逼宇宙观升级。昨日是腊月二十三小年,要祭灶,我去体会,这个灶爷是否存在,他如果因为我们今天给他烧香点灯,供奉,并吃了我们的糖就在上天禀报时说我们的好话,他不是太昏庸了吗?又觉我不够诚信,又想这难道是老祖宗留下的天道?直至晚上躺在床上,才想到自己大概在人道里舒服惯了,以人入天呢吧。今天写到这的时候又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以人入天,怕是连以人入天都算不上了呢。
原本看白云先生的讲解与我个人的理解大相径庭,读着读着,就读出一丁点同出而异名的感觉了,并且还加深了许多细节的理解呢。

小鱼儿 发表于 2018-2-8 17:34:46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自我理解:天下人都刻意去美,就不美了;都刻意去为善就不善了。天下的大道就是,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互为因果,互相承接,生生不息。因此圣人处事顺应天道,以自身为楷模,而不是去说教(说教就是人道了)。大道就是安排好一切却不言说,孕育了万物却不据为己有,成就一切却不自恃有功。正因为不居功,(道)才能长久永恒。

刚开始理解时,把美、恶,善,不善按照辩证法理解为物极必反的相对意思,后来看了白云先生的注解,明白了的确是我们以文饰貌,以繁隆礼,以礼害道,真正的恶与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乃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我的理解是老子在说天道,把天道的因果循环,亘古不变的道理说给我们。只是我们发展了人道社会后,才将这天道套为人道,变成了帝王之术。这个结果也许正印证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2-10 12:29:21

亲,第二章的也需要写心得

小鱼儿 发表于 2018-2-10 14:31:44

对于老师“天道即常,知常则明。学习为要,各自用功。”很有感。尤其是这周读书,与同学们的理解很是不合,也感觉没法参与讨论,只好莫言。因此看到这各自用功四个字很振奋我心。关于天道即常的理解,还是顺其自然的意思,譬如下了大雨,大地吸收一部分,吸收不了的便汇成小水流流入江河之中。大地并不会抱怨为什么降这样大的雨自己都吸收不了等等。总之遇到事情,做该做的,能做的,顺天而为,心态平和。知道、明白天道就是如此,便是明白人了。这里的明和自知者明的明应该是同解。

感觉自己没有完全表达清楚,但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也希望能看到大家的反馈,也好叫我明白我表达出来的是否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xiaomeng160824 发表于 2018-2-10 15:02:13

回 小鱼儿 的帖子

小鱼儿:对于老师“天道即常,知常则明。学习为要,各自用功。”很有感。尤其是这周读书,与同学们的理解很是不合,也感觉没法参与讨论,只好莫言。因此看到这各自用功四个字很振奋我心。关于天道即常的理解,还是顺其自然的意思,譬如下了大雨,大地吸收一部分,吸收不了的便汇成小水流流 .. (2018-02-10 14:31) images/back.gif

小鱼儿,我觉得你很在道!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2-10 20:54:39

同感,各自用功!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小鱼儿的读书分享